查看原文
其他

枣院“我的教师梦”征文作品展 | 郝庆雨:涵育心性,立志教学

枣庄学院 2023-12-11

兼爱      尚贤      博物      戴行



涵育心性,立志教学

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——我的从教随想

郝庆雨
文学院
2012级汉语言文学专业本科1班

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 



回忆


春秋循复,寒暑平常。而今长亭赏柳,潭水踏歌。青襟袖,知故人难遇;绛云霞,叹流光可惜。在枣庄学院求学的四年时光,充实而美好,但离别的伤怀又常常萦绕心头。对自己的成长来说,中学是价值观的渐成期,而大学却是价值观确定期。毕业后顺利来到临沂一中执教,从教四年间,亦从未与大学期间的期待、理想所脱离。

自从踏入枣庄学院的这片肥沃的土地,我便坚定了自己今后要从教的信念。这种信念的坚持,是源于内心对于文明普及、化育人心、以至教育繁荣的一种期待。“读书志在圣贤,非图科第;为官心存君国,岂计身家。”《朱子治家格言》中的这句名言,一直深深影响着自己。世事变迁,吾心礼乐!读书与教书,其业纯粹,其时永久,这是我毕生的追求。


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



梦想


有人问我,读大学的意义在哪里?我说,读大学不仅是读一个好专业,将来求一份好职业,而且还能改善一个人的心念,培养情趣,提升境界。前一种是才,是课业范围内的;后一种是德,却是需要靠自己读书得来。钱穆先生在《读书与做人》中说:“所谓做人,是要做一个理想标准高的人。这须自年幼时即学做;即使已届垂暮之年,仍当继续勉学、努力做。……诸位在学校读书,主要就是要学做人,即如做教师的亦然。固然做教师可当是一职业,但我们千万不要以为职业仅是为谋生,当知职业也在做人道理中。”职业是人生的一个部分,但从部分又能得其大体。所谓处处都是心性的散见,处处都可见做人的功夫,这大概就是孔子所说的“君子不器”吧。



《礼记·学记》有言:“君子如欲化民成俗,其必由学乎!”又言:“建国君民,教学为先。”程树德先生说:“夫文化者国家之生命,思想者人民之倾向,教育者立国之根本。”文化是民族的灵魂,教育是文化的生机。自从有了人类文明,就不能没有教化!所以教育工作者是伟大的,教育事业是神圣的。韩愈《师说》云:“师者,所以传道授业解惑也。”所谓师,其首要即传道,也就是传承真理,始终如一。《易·蒙》云:“蒙以养正,圣功也。”故孟子以“得天下英才而教育之”为其一乐。

蔡元培曾说:“大学之大,非大楼之谓,有大师之谓也!”大师则能德与才兼具,则能如清代教育家陈宏谋所谓的“天下有真教术,斯有真人材。”在枣庄学院,也可谓是大师林立,关键是要使得自己从中受益。《论语》开篇则言“学而时习之”,朱熹释“学”为“效”,看似平淡无奇,却深得圣人教术法眼。学就是效法圣贤,效法久了,就成真的了。所谓此心同,此理同也。



学为人师,行为世范故以其昏昏不能使人昭昭。故启生之正,必先自明,方能将教学相长落至实处。窃以为,现行阶段的教育,其实就是在陪伴学生成长,与此同时也令自己得到成长。这里的成长,不仅是知识的传承与接受,而且还有涵养的渗透与提升。《大学》首言“明德”而终于“至善”,且以“修身”为本。《传习录》记载,“近时学者务外遗内,博而寡要,故先生特倡‘诚意’一义,针砭膏盲,成大惠也。”王阳明将“诚意”工夫作为圣门教人用功的第一义,此道尽修学之要,可见涵养品行的重要。王阳明又说:“种树者必培其根,种德者必养其心。”万事万物皆有其根,此之谓德性,为师者亦当以涵养自身为首要。而无根,则枝叶不繁盛,虽盛亦是一种假象。求根本者,即开根本智,于此之上,方可博学授业。反之,游离于本源,智寡则识见不足。

子曰:“古之学者为己,今之学者为人。”为己,即用学问充实自己,提高自己的修养和道德,增上智慧,止于至善。而为人,即用知识装饰自己,向别人展现。钱穆先生注曰:“孔子所谓为己,殆指德行之科言。为人,指言语、政事、文学之科言。孔子非不主张学以为人,惟必有为己之本,乃可以达于为人之效。”故修学之人,是为了成就自己,亦是成就别人,此师道之始也。心正则身正,其后则有“己欲立而立人,己欲达而达人。”立人达人,此心是仁,行此则是仁道。师之理想,也即在此。故孟子曰:“穷则独善其身,达则兼善天下。”圣贤知天命,明白来此世界之使命,此使命属社会性,非一己之私。今之教育,宜当自教始于人的心性,次则为社会群体,故孔门四科首言“德行”。





理想


存其心,立其志,养其性,教于人教育工作,更应当由体有用。道无形,器有形,一体万用。故师之践行亦不离乎体,于点滴事物中存有理念,下学上达。《周易•系辞》中说:“形而上者谓之道,形而下者谓之器,化而裁之谓之变,推而行之谓之通,举而错之天下之民谓之事业。”故师之践行教学,不可囿于一技之长,不能只求学到一两门手艺,亦不能只求职业发财致富,而当“志于道”,从生活点滴、道德伦理中尽职尽分。阳明先生以其“致良知”抱一应万。这种存心,并不是要脱离实际忽略现实,恰恰要站在高的基点上审视社会现实,立足于现实,脚踏实地。有体有用,阴阳一体,道器不离。师之教于此则可具体而行之,教之人文学科,教之自然学科,则有一理念贯穿于中。宜多施于德性修身之教,此是本,而学子宜当善读经典,于其中践行。知是行之始,行是知之成,要真正做到“知行合一”。

“为天地立心,为生民立命,为往圣继绝学,为万世开太平。”此即为学之理想,亦为师之理想。理想使命,决定了方向与动力,即师之所教育为何种群体,并未之付诸努力。每每提起理学家张载的这四句名言,总会感到振聋发聩,且脊梁竖起,心志勇猛。马一浮先生在讲到此句时,亦告诫学子:“希望竖起脊梁,猛著精采,依此立志,方能堂堂正正的做一个人!须知人人有此责任,人人具此力量,切莫自己诿卸,自己菲薄。”张载的这四句教,不仅是我们从教的出发点,亦更是从教的最终归宿。



立志为学,就是立志做一个堂堂正正的中国人,就是立志做一个志存高远的读书人。中国式的读书人,应当具有立志圣贤的使命、温良恭俭让的人格、诚意正心的自律、与人为善的本能、传承经典的责任、能开来学的担当、治国平天下的气势!

立志为教,就是要立志培养一批批堂堂正正的中国人,立志成就有志向的教育、仁民爱物式的教育、善始善终式的教育,并将对“等闲识得东风面,万紫千红总是春”有所期待。教育事业,百年大计,任重而道远!而自己的教育事业也刚刚开始,勤恳读与教,始终一书生!但求耕耘,无问收获,只此去做便是。



结束语



在36个教师节期间,为激励莘莘学子铸就教师梦想,培育良好师德,展示在校学子的美好理想与优秀校友的从教历程,枣庄学院举办了“我的教师梦”主题征文。活动由枣庄学院党委宣传部、文学院主办,文学院专业实训中心、文学院写作实训中心、文学院师范技能实训中心承办。活动中,共收到在校生和毕业生作品140篇。活动期间,枣庄学院成立了“我的教师梦”征文评审委员会,对应征稿件进行了认真评审,最后评出:

校友组:特等奖1项,一等奖3项,二等奖1项,三等奖1项。

学生组:一等奖3项,二等奖6项,三等奖20项。

郝庆雨老师的此篇文章在此次活动中获校友组一等奖,特此分享。愿怀揣梦想的我们可以不惧风雨,勇往直前,在自己挚爱的领域收获无尽硕果!





如果我问你,为什么喜欢枣院……

枣闻枣报 | 教育部专家组进驻我校开展师范类专业认证现场考查

枣院“我的教师梦”征文作品展 | 孙晋诺:教师的快乐源于精神的成长

曹胜强教授获批2020年度国家社科基金高校思政课研究专项立项





图片  | 焦成冉、官微后台

文字 | 郝庆雨

编辑 | 孙慧颖 

责编 | 赵俊华

编审 | 焦成冉

监制 | 王丽




校友QQ群:530172885  客服微信:UZZ-1971

继续滑动看下一个

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

文章有问题?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